当前位置:主页 > 头条资讯 > > 正文

【年终特刊】访旭辉控股主席林中:房产企业“天花板”是4000亿元

【年终特刊】访旭辉控股主席林中:房产企业“天花板”是4000亿元

中经城事 祝您新年快乐



这是2017年的1天,《中国经营报》中经城事微信号:zjqy_2013 将持续推出系列专题。


【年终特刊】访旭辉控股主席林中:房产企业“天花板”是4000亿元


旭辉控股主席林中:房产企业“天花板”是4000亿元规模


2016年的楼市经历了“高烧、调控、降温”的过程,上半年,楼市火热背后,“地王潮”成为2016年夏天热词。然而2016年“十一”以来,伴随着各地调控政策的落地,楼市快速回归理性,风头正盛的地王也得以偃旗息鼓。2017年,曾经风光无限的“地王”将如何解套成为拿地房企绕不过去的“坎”。

以稳健著称的旭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旭辉”),奉行高点不进新城市、不拿贵地,坚持主航道战略,严控负债率,追求“持续稳定有质量的增长”。从房地产行业令人惊叹的“黑马”,到一骑绝尘的“白马”,旭辉近几年的发展速度不容小觑。2016年,其销售额已突破500亿元大关。

很多房企在发展过程中都遭遇了“500亿魔咒”,而站在500亿起点的旭辉将以什么样的姿态继续未来的发展之路?又如何做到在土地市场既可以避免激进拿地,又能有所斩获?带着上述问题,《中国经营报》记者近日独家专访了旭辉控股主席林中。


文/杨玲玲、陈亮

“天花板”是4000亿元


《中国经营报》:旭辉2016年销售额突破500亿元大关,你认为房地产行业真正的天花板在哪里?

林中:在500亿元的起点上,未来五年旭辉还是会追求一个持续的、稳定的、有质量的快速增长。对我们来说,500亿它不是一个目标,而是一个有质量增长的结果。旭辉在未来的“二五战略”中不会把规模摆在最重要的位置,不会唯规模论,我们要实现有质量的增长,这种规模的实现,它是一个结果,它不是一个目标。

未来几年,仍是旭辉实现规模增长的战略机遇期,只要我们制定正确的战略,有高效的执行力,能踏准节奏,实现这个目标非常有可能。不过,旭辉目前又处在一个企业发展比较快的环节,我们还是保持每年30%的增长速度。简言之,未来五年,我们会更加关注利润,同时兼顾规模。

而行业的天花板主要取决于几个方面。第一,取决于企业管理和组织的边界;第二,取决于行业的市场容量;第三,取决于可持续发展城市的数量。从这几个方面来看,我认为4000亿元是行业的天花板。

《中国经营报》:你之前曾提出过“后开发时代”,能详细阐述一下对“后开发时代”的思考,并解读一下其发展路径吗?

林中:从开发角度来看,房地产一定会从现在的开发销售阶段进入经营持有阶段,然后过渡到资产证券化。我国目前的开发还是一个增量市场,因为我们的城市化率不高。不过,中国未来一定会从开发销售阶段转向经营持有阶段,也就意味着它会从一个增量市场进入到存量市场,存量市场的数量远远大于增量市场。即使在存量市场,像美国、香港、日本,它还是有需求,为什么?因为大城市不断有人口流入的增长。


主航道战略因“城”制宜

《中国经营报》:随着各个城市限购政策的出台,及土地政策的收紧,国内房地产行业的格局将如何变化,行业洗牌将主要通过何种方式?

林中:2004年以后,行业逐步从完全市场竞争转向寡头竞争,未来几年,则会逐渐从寡头竞争向寡头垄断竞争转变。目前,我们看到“外行、外资、外来”的“三外”都在加速撤出房地产,行业从粗放发展期进入到了能力提升期。

房地产是一个波动的行业,开发商应该关注时间成本,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城市,买合适的土地。

《中国经营报》:我们看到,近年来很多房企都在谈转型,那么旭辉在转型路上有着怎样的探索?

林中:转型是一个企业的战略,但是一个战略不能被模仿。比如,对于旭辉来说,不存在转型的问题,我们坚持“主航道”战略,我们现在在主航道上要投入资源,把企业做大做强。我们还埋头苦干,我们要大干快上。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能要思考一下转型。而转型又分很多种。比如,成为一个房地产细分市场的领导者,或者集中一个城市,强化在单个城市内的优势。

《中国经营报》:无论是任务的执行还是能力的突破,其中关键是人才培养问题,在这方面,旭辉是如何做的?你如何看待地产行业人才高频率流动的现象?

林中:人才,我们内部非常关注。旭辉未来还要建立起自我造血的功能,人才供应链是旭辉HR很重要的一项工作,我们希望70%的人由自己培养,30%对外招聘。而对外招聘,是要保持系统的新陈代谢功能,我们对正常人才的流动持欢迎态度。


不激进不拿“地王”

《中国经营报》:经过2000年的迁都上海,2006年的股份改革,旭辉在2012年成功赴港上市,并迅速以“黑马”形象驰骋地产圈。旭辉的这一出色的表现主要得益于哪些方面的因素?

林中:旭辉这几年发展速度比较快,我认为主要是四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有正确的战略。战略很重要,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战略方向一旦发现错误,调整起来会比较困难,还会涉及到组织、文化、人员的变动。第二,有高效的执行力。高效的执行力背后是一个企业内部的文化、组织、机制、人才团队和管理架构等。第三,要踏准经营节奏。房地产是一个短周期波动的行业,投资节奏、销售节奏、融资节奏、运营节奏能否跟这个行业的节奏相一致,踏得准就顺势而为,事半功倍;踏不准,则会事倍而功半。第四,核心的高管层要有愿景和自我突破能力。如果没有愿景,企业很难往前发展,而没有自我突破能力,则很难去成为规模更大、业务更复杂、组织更大的企业。

《中国经营报》:公司经常出现在高价土拍现场,旭辉对土地的获取更多的是坚持什么样的原则?又是如何做到在土地市场既避免激进拿地,又能有所斩获?

林中:我们积极参拍,理性出价,只要一块地的起拍价是合理的,达到利润目标,一般我们都会去,但是我们出价一定是有限制的,公司规定拍地坚持“三不”原则,即不错、不漏、不贵。

拿地跟买股票差不多,别人恐惧我贪婪,别人贪婪我恐惧。在高点拿地,一定要非常谨慎,但在低点拿地时,可以相对激进。我们不同的年份,给人的印象不一样。拿地就是一项投资,而投资的核心就在于你对未来的判断。在投资上,我们遵循自己的纪律。

2016年公司在公开市场拍地比较少,兼并收购会多一点。我认为未来兼并收购将成为常态,在未来几年房地产行业经历淘汰整合的过程中,可能会有一波兼并收购的浪潮出现。


所有的伟大都是熬出来的

《中国经营报》:可否用一句话或者几个关键词概括一下2016年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林中:新常态,供给侧改革,降本增效,创新转型。

《中国经营报》:可以为我们分享一下2016年最感动或者难忘的事情吗?

林中:所有的伟大都是熬出来的。我记得在2016年我们内部组织的第三届戈壁徒步中,4天88公里,旭辉的小伙伴们用顽强的毅力、团结的精神成功穿越沙漠。这种精神让我感动,企业的发展就好比戈壁徒步,正是有了这种拼搏与超越的精神,2016年我们在业绩上取得了新的突破,我感谢所有旭辉小伙伴的付出、感动于他们的坚持不懈,没有他们的拼搏与奋斗,就没有旭辉今天的收获。

《中国经营报》:在崭新的2017年,可否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寄语《中国经营报》的读者?

林中:祝《中国经营报》的读者新年快乐,身体健康,事业蒸蒸日上!

记者手记:

2017年可能是买地的好年份,不是卖房的好年份

“我们不是每年都要增加投资,投资有大年跟小年。”在旭辉总部一个宽敞舒适的会议厅,林中娓娓道来,“大年的时候,也就是说买地机会多的时候,多买一点地,保持三到五年的土地储备,但不是每年都要买那么多地。”

年近半百的林中,温文尔雅,睿智沉稳,其经营的企业也有着极其相似的稳重气质。从当初5万元起家,到如今迈进500亿元的大门,旭辉每一步都走得十分稳健。

他认为,房地产是一个周期性行业,周期性行业在行业处于低潮时,要低买高卖,2016年可能是卖房的好年份,不是买地的好年份,而2017年、2018年又可能是买地的好年份,不是卖房的好年份。“投资的真理就是低买高卖,问题是你怎么判断低、怎么判断高,这取决于你对投资的战略远见,开发商的投资非常考验其专业能力和素质。”

林中告诉记者,旭辉在发展道路上更加关注利润,同时兼顾规模。正是这种坚持利润优先,采取平衡“量价利”的策略,使得旭辉自上市以来,连续三年跑赢大市,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40%。


【年终特刊】访旭辉控股主席林中:房产企业“天花板”是40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