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头条资讯 > > 正文

中信联姻麦当劳:洋快餐洗牌升级

  

马金顺


  马金顺

  舆情综述

  等待了9个月之后,麦当劳引入的战略投资者终于揭晓。

  1月9日,中国中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股份)发布公告称,收购麦当劳中国大陆和香港业务之控制权益,总代价20.8亿美元。

  公告称,中信股份、中信资本控股、凯雷投资集团和麦当劳今日联合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并成立新公司,该公司将成为麦当劳未来二十年在中国内地和香港的主特许经营商。

  早在2016年3月,麦当劳中国便宣布,将计划引入战略投资者以加速在中国内地的扩张,未来5年内计划在中国内地、香港、韩国三地新开1500家新餐厅。

  消息传出后,多家企业开始计划“收下”麦当劳中国特许经营权。华润、贝恩、三胞集团、格林豪泰酒店、首旅股份、华彬集团等都先后与麦当劳中国传出“绯闻”。

  随着中信股份相关公告的发布,快餐巨头麦当劳在中国寻找买家的消息终于落地。

  根据公告,交易完成后,中信股份和中信资本在新公司中将持有52%的控股权,凯雷和麦当劳分别持有28%和20%的股权。

  麦当劳首席执行官史蒂夫·伊斯特布鲁克表示:“各方携手能进一步提升竞争力,实现业务的快速增长,使麦当劳成为中国内地和香港快餐业的领军企业,更好地为顾客服务。”

  中信股份董事长常振明也表示:“中信拥有独特的平台和丰富的资源,有信心进一步挖掘麦当劳的全方位价值。我们将与合作方一起秉承麦当劳一贯的高标准严要求,继续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食品和服务。”

  舆论关注度走势分析

  1月9日,中信股份发布了关于中信股份、中信资本、凯雷与麦当劳达成战略合作的公告。中信股份作为大型综合性跨国企业集团,这一举动即刻引发了舆论的高度关注。

  当日,网易、新浪、搜狐等大型门户网站以及《第一财经日报》《中国经营报(博客,微博)》等经济类报纸纷纷跟踪报道,凤凰视频进一步通过视频的方式将该信息传播出去,扩大了该事件的传播途径,进一步提升了该事件的舆论热度。

  从报道内容来看,多数媒体仅是根据中信股份的公告来进行报道,并未引发过多评论,但根据新媒体大数据监测平台“新微邦”统计数据,当日有关中信股份收购麦当劳的新闻和微博舆论热度均处于高位,并且微博舆论热度当日就达到了顶峰。

  1月10日,相比前一天,评论性文章增多。从讨论内容来看,大家关注更多的是麦当劳牵手中信股份之后,能否实现突围。1月11日至16日期间,多数媒体仍在继续讨论麦当劳为何要出售中国业务、中信股份为何要接手?多数观点仍然认为,麦当劳和中信股份合作是一个双赢的结果。总体舆论热度下降。

  11月17日,对于网友及业界比较关心的中信股份如何将麦当劳本土化、会不会卖中餐的问题,中信股份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麦当劳本土化,不代表以后要卖中餐”,舆论热度再度回升。

  17日以后,有关中信股份收购麦当劳话题的舆论热度明显下滑。

  网友观点倾向性分析

  对相关新闻及微博网友留言及评论进行随机抽样分析发现:三成以上的网友表示更注重健康饮食,基本不吃这种洋快餐;两成以上的网友认为麦当劳在中国业绩下滑,巨资收购并不明智;另有近两成的网友担心麦当劳被收购后,食品安全是否能得到保障;还有少数网友表示中信股份麦当劳合作可实现双赢。

  更注重健康饮食,基本不吃麦当劳,33%

  网友“生活成就梦想”:洋快餐吃的人越来越少了!有钱人,没钱人都不那么爱吃了!

  麦当劳在中国业绩下滑,巨资收购并不明智,26%

  网友“defatech”:麦当劳已经是强弩之末,以现在的房租,麦当劳根本没法盈利,中信股份购买麦当劳就是白送钱给美国人!

  网友“涅槃”:曾经高大上的洋快餐在中国赚得盆满钵满,现在正在走下坡路的时候来接盘,这是中国人钱多人傻吗?

  担心麦当劳被收购后,食品安全能否得到保障,19%

  网友“较瘦”:估计卫生质量更难有保证了,不知哪里收的鸡肉!

  网友“保罗?”:特许经营后质量恐怕难以保证!

  麦当劳牵手中信股份实现共赢,15%

  网友“君子有九思”:各方将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和优势,发展自己,合作互赢!

  其他,7%

  网友“EHS-C”:花那么多钱收购,还不如自创一个品牌把麦当劳挤出中国!

  网友“ace0175”:典型外资撤离,鉴定完毕!

  媒体报道分析

  新媒体大数据监测平台“新微邦”统计显示,有关中信股份收购麦当劳的话题,腾讯新闻、一点资讯、百度新闻、中国经济网、新浪新闻和凤凰新闻等关注度较高。

  从关注内容来看,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麦当劳为何选择在此刻出售中国区业务;二是麦当劳牵手中信股份能否实现突围;三是麦当劳本土化后将会对国内快餐行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第一财经日报》引用了中国食品产业评论员朱丹蓬的观点,“麦当劳一直在谋求引入战略投资者和大规模发展特许经营,之所以此刻选择引入战略投资者,是看到中国三四线城市巨大的发展机遇以及消费升级趋势,需要引入中信股份这样的本土战略投资者帮助其更快地实现扩张,另一方面,由于肯德基快速扩张,特别是分拆之后整体表现及业绩前景都还不错,麦当劳必须加快这一进程,避免被竞争对手拉大差距”。

  食品饮料行业战略定位专家徐雄俊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表示,面对业绩境况,麦当劳、肯德基等洋快餐企业选择在资本层面退出中国区业务,更有出于转嫁业务风险的考虑。

  根据公告,各方将进一步发展麦当劳业务,包括开设新餐厅(特别是在三四线城市),提升现有餐厅的销售额,以及在菜品创新、便捷服务、数字化零售、外卖等方面进行拓展提升。预计未来5年在中国内地和香港开设1500多家新餐厅。这将会对中国快餐业务产生什么影响呢?

  中国食品产业评论员朱丹蓬在接受《中国经营报》采访时称,洋快餐将大规模引入中式产品,其品牌和渠道下沉将引发本地快餐行业的升级和洗牌。而西式快餐整体本土化将全面压迫国内餐饮行业极速成长。

  舆情点评

  中信股份收购内地和香港麦当劳业务的消息一经传出,即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更加注重饮食健康问题,再加上之前出现过的食品安全问题,所以像麦当劳、肯德基这样的洋快餐在国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不再明显,近两年来,麦当劳、肯德基都在积极寻找国内的合作伙伴,一方面可以转嫁业务风险,另一方面以通过与中资合作扩大对中国市场的占有率,而对于中资企业而言,则能借助麦当劳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优势进一步提升竞争力,从而实现双方的合作互赢。

  从舆论传播途径来看,舆论来源是中信股份于港交所发布的关于收购麦当劳中国区业务的公告,随后即引发国内大型门户网站及传统媒体及其官方微博的高度关注,消息传出当日新闻和微博热度即达到高位,这一传播途径符合舆论预期。

  从网友观点来看,随着人们更倾向于选择健康食品,不少网友一方面担心麦当劳被收购后,食品安全是否能够得到保障,另一方面也明确表示,不会再去麦当劳。此时麦当劳、肯德基等选择与中方合作,一方面可以快速多角度地去了解国内市场,另一方面也可以转嫁相关业务风险,可以说是一个明智之举。

  而对于网友及业界比较关心的麦当劳将如何进行本土化、未来的麦当劳是不是可以卖中餐等问题,直到事件发酵一个星期,且舆论热度明显放缓之时,中信股份方面才独家回应相关媒体,这一点一方面说明,中信股份在回答广大消费者关切时不够及时;另一方面也提醒相关企业要及时监测舆情动向,积极引导舆情发展。

(责任编辑:邓益伟 HN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