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头条资讯 > > 正文

从心出发让西藏艺术之花盛开心田

从心出发让西藏艺术之花盛开心田

从心出发让西藏艺术之花盛开心田

6月18日,从心出发—— —根敦群佩西藏当代艺术群体成立13周年纪念展暨念者实验艺术空间成立首展在位于拉萨河边的念者实验艺术空间拉开帷幕。此次展览形式新颖,有架上绘画、行为、装置、影像、综合媒介等;题材丰富、内涵深刻,既表现西藏当代风情,又有着深刻的文化反思。

从心出发,艺术家们听从内心的召唤,以前、今后将一如既往地通过作品展示西藏当代艺术。

用数字说话,既一目了然,又客观真实!走进念者实验艺术空间,迎面墙上的数字、图片、展示着根敦群佩艺术群体艰辛走过的历程,这里有欢笑、泪水、感动、成长……此次展览负责人,同时也是根敦群佩艺术群体成员之一的嘎德讲述了这样一段历史:“一开始只是几个朋友想找个工作室兼画廊,卖点小画,确实没有什么远大的理想和伟大抱负。随着成员的增加,在国内外举办了几次反响不错的展览,还被纽约时报刊登过,我们的艺

术理想也就蓬勃生长起

来。”这个最初的工作室兼画廊位于八廓街驻藏大臣衙门陈列馆斜对面,一幢白色的藏式小楼,白墙的黑色门 牌上用藏英汉三文书写着

“根敦群佩当代艺术画廊”,牌匾小小的不起眼,可是当你走进门攀爬上三楼,八廓街的人群、周围的建筑都尽收眼底,抬头就是蓝蓝的天,低头就是熙来攘往的人群,在这里创作、写生灵感自是源源不断。

不得不提的是,嘎德于2010年和策展人之一、被誉为中国当代艺术教父的栗宪庭在北京宋庄策展《烈日西藏—— —西藏当代艺术展》。那次展览是里程碑式的展览,从设想到展出持续三年之久,在全国范围内也引起较大的反响,嘎德曾这样说,“希望通过这次展出能看到人们对西藏的另一种表述方式。如今经济大变革,在世俗化进程及全球化席卷的时代背景下,每一个生活在这 里的人都在经历着从未有过的心灵变迁与信仰转化。而这一切也只有我们自身才能真切地体验与表述。”十三年坚持下来,只是为了不辱没“根敦群佩”这个名字。这个名字来自于一个伟大的人物。一段岁月、一段坚守,其中的荆棘、泥泞不足为外人道也。

在13周年这个节点举办纪念展,嘎德说这一切刚刚好,“我总觉得我们就像那个举着长矛与风车战斗的唐·吉诃德。总幻想着艺术能改变些什么,但真实情况却总是把我们拉回现实。我曾经不止一次幻想过根敦群佩艺术群体成功起来的模样:拥有自己的美术馆,高大上的工作室,拥有话语权和众多艺术家资源。但突然觉得很荒诞,这不是成功地把我们自己变成了我们曾经反对的东西吗?也许根敦群佩当代艺术群体现在的状态反而是刚刚好的。” 站在一幅作品前,你以怎样的情绪和心态去面对,就会得到相应的回应。

展厅一角,地上的青稞苗、墙上的影像、素描,这样一组行为、装置和绘画组成的作品名为《最后的春耕》。作者边巴,是一位留着长发的黑脸汉子,他的自我介绍是“城市农民”。原来,边巴家在堆龙德庆区羊达乡,家中曾有三十亩地,他和家人一起在春天播种,于秋天收获。可是,就在去年,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他家的三十亩地全被征收了。“曾经我们世世代代靠着土地的给养活到现在,一下子不种地了,心里空落落的。我想用一种方式来和土地道别、以此纪念。”去年春天,边巴带着一家人在自家的土地上进行了最后一次春耕,并拍摄影像。他用绳子拉着犁耙在地里精耕细作,孩子们坐在犁耙上笑闹着,他的沉默和孩子们的笑声形成鲜明的对比,只有依靠土地、种过土地的人才会明白自己和土地之间的那份依恋。

此次展览,边巴带来了家中兄弟姐妹四人用各自珍藏的自家地里的土孕育出的四筐青稞苗。看到长势良好的青稞苗,如同闻到了浓浓的青稞香,让人忍不住咂巴嘴。而墙上所绘制的农具有镰刀、犁、钉耙,包括在田间地头做饭用的大锅等。我只是想用自己的方式和土地做一次道别,也算是永久的纪念。”边巴作为一名美术老师,以后也会把自己对土地、对家乡的情感依恋传达给学生。

土地,我们的母亲,我们情感家园,它值得我们永远纪念!站在《消逝的……》no.1和《消逝的……》no.2作品前,作品本身的“残缺”让人有触目惊心之感,文字的残缺有人为“破坏”的痕迹,壁画的残缺则是自然的裂痕,面对那些正在消逝的、或者说正在离我们远去的东西,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画家强桑带着女儿来看展览,其作品《消逝的……》no.1、《消逝的……》no.2讲述的是对藏文化目前处境的担忧。当下,很多藏族年轻人不懂藏文,不会书写藏文字,再过十年、二十年乃至一百年,藏文化、藏文字会是怎样的现状呢?为了警 醒年轻一代,也为了表达自己的态度,强桑将经文拓印在宣纸上,然后根据构图的需求人为地“破坏”(用火将其烧残缺),做出了触目惊心的效果。而《消逝的……》no.2讲述的是壁画的消失,那些岁月风化的痕迹清晰可见,这些自然的变化我们无能为力,只希望它消失得慢一些、再慢一些,让我们传承得多一些、再多一些。”欣喜的是,强桑在女儿身上看到了传承的希望。女孩刚参加完高考,看了画展她感触颇深,我填报的志愿是中央民族大学宗教专业,我将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发扬作出自己的贡献。”近两年,装置”艺术不断地出现在各个展览中,嘎德作品《念珠19号》就属于装置艺术。这幅作品采用了佛珠、各种布料、毛料、铜钱等材料制作,是嘎德花费了一个月时间缝制出来的作品,现场冲击力较强。

“装置艺术就是一种视觉艺术,人们发现,用废弃的、不是艺术的东西创作出跟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艺术比创作一件新的作品更有艺术感。法国艺术先驱杜尚曾把小便器搬到博物馆,用这个现成品向人们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到底什么是艺术品,什么是艺术?艺术与生活的距离有多远?现成品艺术成为杜尚最重要的艺术观念。对于装置艺术,我们还需不断探索、加强认知。”嘎德说。

“牦牛画家”汪世民带来的《高原魂》油画作品,通过描摹牦牛的神韵,展示了动物人性的一面。而布面重彩《蝴蝶》,则是画家德珍的心血之作,蝴蝶经历了毛毛虫的过程,才破茧成蝶,所以蝴蝶是美丽的化身,我在蝴蝶身上绘制了山川、河流、植物、动物等以表达山河之美、万物之美。”德珍解释说。

当天,参观者众多,安徽省黄宾虹美术馆馆长、国画家崔兆礼利用在拉萨写生的机会也来到现场参观展览,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表示:五年内我来过西藏三次,一直在关注西藏当代画家的发展,在高原缺氧的环境下,画家们坚持创作很不容易。此次展览,形式新颖、题材丰富、内涵深刻,很有艺术品位,希望他们继续坚持,带动地区美术事业的繁荣。”嘎德作品《念珠19号》。

边巴与作品《最后的春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