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头条资讯 > > 正文

防城港市新闻网

今天我要讲的,就是一个“三家村”的故事——上思县在妙镇板龙村孔派屯。

“三家村”的过往

所谓“三家村”,就是一个屯里,原来常住仅有3户人家:大张叔的老陈家,阿富叔的老黄家以及老吴一家。这个“三家村”,在整个在妙镇,乃至上思县,都是出了名的穷:路是泥巴路、发大水过不了河、不通电、没有自来水、全屯没有一台电视机、手机信号不好。
大张叔,即贫困户陈大张,村里的小辈都叫他大张叔。

以前大张叔为了娶媳妇,全屯签字同意让舅艾一家,即大张叔的妻舅一家入户本屯,并分了田地,才得以成亲。

大张叔一家,是全屯去年以来变化最大的。因为他是屯里去年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他身体有点小问题,前几年失去了劳动力,还挂着生产队长的名头,做着服务村领导和村民两头的工,却做不了自家甘蔗地的工了,渐渐就生活贫困了。

“现在都不炒菜了,全用电磁炉了!”

年关将近,大张叔组织全屯各户一起翻修屯里的阿公庙,刚好我也在孔派,并有幸与大张叔一起吃饭,还学得了一句很硬气的话——“现在都不炒菜了,全用电磁炉了。”

这句话,放在别的村屯,别人家里,一点特别都没有。放在大张叔嘴巴里讲出来,有格外特殊的意义——有史以来全屯第一户通了电的,就是他家,也就在去年底。

他说,以往全屯都不通电,过年天气冷,炒出来的菜过一会就冷了,饭吃一半,白斩鸡就结上了油,不好吃了。所以,如今屯里通了电,他过年能用上电磁炉,从此不用炒菜、热菜了,白斩鸡凉了放到电磁炉上的火锅里烫烫,就可以下酒了。

怪不得讲都不炒菜了——有了电,讲话自然硬气了。

“八有一超”都差不多了

光有电、有菜有酒还不行,文化生活也很重要。

县里文化部门领导挂钩板龙村,镇里的李副镇长挂钩他这一户,多方协调,终于给大张叔弄来了一台液晶电视。送电视来的那天,刚好李副镇长邀请我客串司机,正好也在场。

接收卫星信号用的像“锅盖”一样的天线,就安装在院子里,电视安在客厅,大张叔夫妻一屁股坐下来看电视,差点就忘了身边还有我们。

“牛是我们农民的宝贝,到运甘蔗、种甘蔗时,牛就是全家的大功臣了。感谢政府送给我一头牛,我一定养好这头牛。”大张叔指了指不远处的田垌,说是牛拴在那里了,有水有草,饿不着。

“贫困户脱贫的标准是‘八有一超’,你自己一样一样地点,看脱贫了没有?”李副镇长试探地征求大张叔的意见。

站在家门口新修的水泥路上,大张叔咧开了嘴笑了,露出了好几颗大牙:“‘八有一超’啊,我看差不多了——看看这条路,还有坡底下这座桥,我天天走这条泥巴路已经50几年了,发大水还过不了河,从没有想到过有一天水泥路可以通到我的家;我天天喝河里的水,下雨天水变浑时煮饭像放了几个蛋一样黄,从没想到过有一天自来水可以通到我的家;再数数这照明用具的历史,先是山上采的柴火、松脂,再到街上买的煤油灯、小电瓶等,做梦也从没想到过有一天交流电可以通到我的床边。不光是我,全屯人都很感谢党和政府,要不然,我有一天老死了也享受不到这些东西。”

“请你也采访采访我的家。”

“大过年的说点吉利的,过年的年货都备好了吗?”话题渐沧桑,笔者岔开话题,问道。

大张叔指了指满院子的鸡笑了:“刚才跟你讲的那些‘八有一超’,就是最好的年货。过年时,我们农村人过年最想吃的,就是自家养的土鸡。领导送的几十只半大鸡苗,现在都长大了,春节肯定能吃上鸡肉,卖一部分也能得点钱。”

满头白里夹黑的发,见证了一个生产队长的历史;而这个队长的一席话,也见证了一个小村庄的历史——从贫困的昨天一路走到今天,是多么的不容易。

听说大张叔家有了新电视,“三家村”的村民有一些就跑来看热闹。大家七嘴八舌。阿富叔:“你采访采访我的家吧,屯里水泥路一通,我大儿子就买了小汽车!”老吴:“你也采访采访我,我今年60多岁了,还能养了五六百只鸡,都是林下放养的,味道好着呢,预计可以赚三四万元,你帮宣传宣传。”

大张叔的爱人:“三家村这个数目可能数不对,屯里条件好了,人丁也兴旺了。老吴家的堂妹,嫁到在妙30几年了,现在也搬回来在屯里建房子住了。加上我家的舅艾虽然已经搬到隔壁屯住,但是户口也是孔派的。怎么算,也是‘五家村’了。对了,舅艾他刚买了一台铁牛拖拉机,这个你也可以采访采访。”

“争取大家都用上电”

大张叔透露,下一步,针对全屯住户分散,通电入户还存在不少困难的问题,他打算跟村里、镇里好好汇报汇报,现在,大家都用上自来水了,还要争取大家都用上电。

一个个的好消息,写不完。回程的路上,我遇到了一个穿着工作服的工人,拿着类似于小朋友玩儿用的滚铁环一样的工具,正沿着水泥路往孔派屯方向步行。职业习惯使我多问了他几句,得知他正测量线路长度,准备在孔派屯附近建一个手机信号基站,以解决当地手机信号不好的问题。

我回头望了望孔派屯,竹木葱茏,掩映三五农舍,猜不透基站应该建在哪里——但是,毫无疑义,脚下的路,越来越好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