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头条资讯 > > 正文

中粮欲剥离地产业务引发舆论集中关注 中国电信运营商再现服务问

5月9日至15日,央企整合重组再现新信息--中粮欲剥离地产业务引发舆论集中关注,就此引起媒体分析认为,在国企改革的背景下,地产央企的整合将掀起红盖头。

除此之外,运营商的服务再度承压,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相继出现服务问题,这很值得三大运营商思考。中车开拓欧洲市场、美的格力打响巴西奥运会争夺战也引起舆论的集中关注和热议。

  国企改革进入关键阶段大批地产央企整合浮出水面

近期,市场上再次传出招商蛇口将与中粮集团旗下的地产业务整合的消息。据媒体报道,一位接近中粮集团高层人士透露,中粮集团正在考虑将地产业务逐步剥离,目前正与招商蛇口商谈,最终结果还没确定。目前,对于整合传闻,招商蛇口和中粮方面都进行了否认。而媒体方面,更偏向于认为,如今国企改革正进入到关键阶段,无论是剥离还是整合必将成为常态,今后更多的地产央企间的整合也将浮出水面。

  舆情点评:

“猜测-辟谣”的信息传播模式,在央国企合并重组上已然司空见惯,舆论对类似传闻的敏感度有所降低。但在部分合并重组预期较高的重点领域,尤其是当前国企改革大背景下的地产央企合并重组,仍能引起舆论的反响。

在此次房企并购传闻的背后,有媒体坚持认为两家央企的整合传闻并非空穴来风。如今国企改革正进入到关键阶段,房企间的“强强联合”如今已成为常态,房企并购整合也从以往的大鱼吃小鱼阶段,进入到以资源互换为代表的大房企横向合并阶段,而央企在这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例如此前中海地产与中信集团住宅业务的整合,在市场传出消息后,双方在不到一周的时间便发布了正式方案。

总体来看,此次舆论场乐观看待房地产央企整合的整体前景,这个态度也是对之前部分央企整合重组消息经辟谣后最终坐实的反应,值得有关央国企保持关注。可以预计,尽管此次招商蛇口将与中粮集团旗下的地产业务整合的信息被当事企业及时澄清,但相关猜测短期内不会明显降温;相关企业的后期信息发布或将成为舆情发展的关键因素。

  电信回应空姐遭“补卡”盗刷 

5月6日上午,一名微博认证显示为首都航空乘务员的网友--“我就叫张馨予”发布长微博称,自己在5月4日下午接到一连串骚扰电话后关机,再开机后,原电信手机卡已无法正常使用,信号处于无服务状态。5日,当该网友张女士拿着银行卡去取钱时,发现卡里的15万元已通过手机银行被全部取走。

5月9日,北京电信通过客服官微@中国电信北京客服 回复确认,已查到该用户的手机号码有补卡业务发生。电信客服相关人员表示,已与当事用户张女士取得联系,具体事件情况正在核查之中。同时进一步查证工作在客户报案后会积极配合公安机关进行。

  舆情点评:

从媒体传播情况来看,《北京青年报》、中国网、《成都商报》、新浪、网易、搜狐等多家媒体对此事进行了报道或转载,使信息在舆论场中进行了有效传播;新媒体方面,微博、微信成了信息传播的主要舆论场,因为涉及到大部分用户的个人财产和信息安全,不少网民对此事表现出较高的关注度。大部分网民将关注点集中在,为什么没有本人在场情况下中国电信可以为用户补办新卡以及谴责中国电信没有保护好用户的信息安全。

本次中国电信出现的用户信息泄漏在网民中激起较强烈反应,垄断性行业发生信息泄漏再次成为部分网民宣泄不满的对象。信息曝光当天,中国电信迅速对此事进行了回应,并多次公开确认的确有补卡业务发生,并表示将配合警方对此事进行调查处理。中国电信在此次事件中多次采取新媒体方式,对当事人以及网民的疑问进行了回应,及时有效的降低了舆情发酵的不可控因素。相关处置思路和方法值得央国企借鉴。

  中车开拓欧洲市场迈出坚实一步 

5月9日,据《经济日报》记者从布达佩斯发来报道:为了加快在欧洲市场的布局进程,中国中车城市交通有限公司宣布将在布达佩斯设立欧洲区域总部,以匈牙利为基点,面向整个欧洲市场,推出城市公共交通整体解决方案。中国中车在欧洲市场的开拓与合作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此次,中国中车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建立办公室,主要负责猎寻、投资并购和培育欧洲市场技术高端、前沿产业项目,如新能源、交通、环保、新能源、信息通讯,物联网和生物医药等。同时,结合“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和开放性政策,与匈牙利和其他欧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进行合作和交流,推进产能合作。

  舆情点评:

上述消息一经报道,立即引来了中国经济网、中国网、网易、搜狐等多家媒体的报道和转载。在舆论场上,财经、证券类媒体对此消息保持了较高的关注度;新媒体方面,匈牙利联合报、中国中车、中国走出去等微信公号也对该消息进行了报道。在传播内容方面,各媒体报道文章均以企业发布信息为主要内容。

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舆论场对企业的“走出去”发展战略均保持这较高的关注热情。在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有所放缓的情况下,央国企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每迈出实质性的一步都将成为媒体争相报道的对象,因此在宣传方面,央国企需要持续推进宣传工作,加大宣传力度,使企业的相关动态和进展得到有力的宣传;另一方面也要注意监测舆论场上的各方声音,防止在宣传的同时出现负面或者不实信息,对企业自身的品牌形象造成影响。

  美的格力打响巴西奥运争夺战 谁是唯一提供商成疑

5月11日,美的在其重庆中央空调工厂高调宣布已经成为奥运所有15个需要用到空调场馆的唯一中央空调提供商。而就在前一天,微信公众号董明珠自媒体也推送了一篇文章,主要内容为宣布格力家用空调全面入驻巴西里约奥运场馆,在众多竞争空调品牌中脱颖而出。文章发出当天,美的即晒出奥运工程订单,舆论的天平一下子向美的倾斜过来。媒体纷纷呼吁格力晒单自证清白,但是一周过去了,格力未做任何回应。到底谁是巴西奥运的唯一提供商,媒体开始议论纷纷。

  舆情点评:

5月13日,《南方都市报》首发上述报道,引发了新浪、网易、界面新闻等多家媒体报道,同花顺金融网、中国银河证券等财经、证券类媒体也对消息进行了转发。舆论普遍对双方到底谁才是真正的巴西奥运提供商进行了议论。

从舆论反馈方面,不少媒体和相关人士均对此事进行了解读。家电产业观察人士刘步尘认为,格力针对美的本身采取针锋相对的宣传,从道理上讲并没有问题,问题在于格力应该拿出有说服力的证据,不能虚假宣传。奥运会是全球最顶级赛事,无论美的拿下巴西奥运会空调订单,还是格力拿下巴西奥运会空调订单,作为中国人我们都应该高兴,因为能拿下这个项目意味着你的产品已经登顶世界最高水平。而他的观点“真相只有一个”,在媒体的报道中可获得蛛丝马迹--美的所晒出的订单显然更具有可信性,这也让其更接近“真相”。

也有媒体认为,此次美的、格力在南美洲掀起争夺战,在业界看来,也绝非一次借势大型赛事营销的“口水仗”。过去两三年,国内空调市场整体下滑严重,但以往被国外品牌统治的国内中央空调市场,国内品牌的市场销售额及占比却略有提升,成为弥补其他空调业务板块下滑的“救命稻草”之一。

此次美的格力的巴西奥运争夺战从舆论宣传层面来看,双方都在争夺的过程中强化了企业的品牌宣传效应,扩大了品牌影响力。但是企业之间的竞争除了需要强大的品牌影响力之外,最本质的竞争力还是要看产品自身的技术水平以及企业的社会诚信度。一味的追求宣传效力而忽视企业社会诚信度,并不是一个企业长期发展的良性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