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头条资讯 > > 正文

紧扣“时度效”,以评论引领舆论彰显党报担当

  >>>>浙报集团杭州分社G20杭州峰会舆论引导的一次有效探索

  2016年9月,举世瞩目的G20峰会将在杭州召开。这是难得的机遇,亦是巨大的挑战。从城市基础设施到文明软实力,杭州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中。

  然而,3月下旬,网络上出现一些自媒体文章,迎合市民对出行拥堵带来的不满,一时在网上形成了针对峰会的负面舆情,给地方政府带来一定的压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2.19重要讲话中用48字,对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做出了集中鲜明的概括: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

  围绕G20杭州峰会这个中心大局,如何发出党报集团的有力声音,对网络上的杂音进行反击,澄清部分群众对峰会建设因不了解造成的不理解?浙报集团杭州分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主动设置议题,有组织、有步骤、有计划地发动了一场“舆论战”,为服务保障国际峰会建设创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评论引领 敢于发声2016年新年过后,峰会保障项目建设进入冲刺阶段,给市民出行带来暂时的不便。3月27日,网络上突然出现多篇指责政府“面子工程”的自媒体文章,并在朋友圈流转。

  3月28日上午,杭州分社召开紧急会议,针对峰会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暂时困难和网上牢骚怪话,商量及时引导、应对之策。大家讨论后认为,应马上撰写评论,率先回应,亮观点、亮态度,旗帜鲜明地发声,讲道理服人。

  另外,早在今年2月底,在集团领导和编辑中心的指导下,杭州分社就与杭州市有关方面形成紧密联系,明确以“峰会惠民生”为近期G20报道的重点,准备了多篇浙报观察等一系列稿件。关键时刻,集团领导决定提前刊登这组稿件,配发评论,主动出击,强力发声。

  3月29日,《浙江日报》头版《新闻评说》刊登了评论《喧嚣很近,请把情怀放远》一文,同时推出“杭州借G20东风惠民生系列观察”报道之一《缩短阵痛期,杭州城建大提速》,7版也以整版的规模刊发民生项目解读专版《迎G20,看得见的变化》。一天之内,评论、综述、新闻报道“联手出击”,迅速形成“规模效应”。

  在集团的统一部署下,当天这组稿件还第一时间刊发于浙江新闻客户端、浙江在线头条显著位置,同时浙报集团内各新媒体平台集体转发。

  这一系列“组合拳”很快引起外界的高度关注。各大报社各新媒体以及杭州本地和各大主流新媒体均开始加入转发大军。尤其是分社为此次舆情量身定做的评论《喧嚣很近,请把情怀放远》,先后被澎湃、网易、今日头条、新浪、东方网、新蓝网、杭州发布、新闻干货、政在解读、杭州之声等几十个手机客户端、网站和微信号转载,得到了绝大多数网友的肯定,一举扭转了网络舆论的不利局势。

  事后,杭州市委市政府特意向报社致谢,并转达了奋战在峰会项目建设一线的基层干部的称赞,感谢浙报集团为服务保障国际峰会建设创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全媒体应战 善于发声习总书记在2·19讲话中明确指出,随着形势发展,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要推动融合发展,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

  回望此次舆论引导过程,关键就在于抓住时机、把握节奏、讲究策略,集中发挥了集团“三端融合”的优势,形成强大的舆论引导力。

  第一,看准时机及时介入。针对这波负面舆情,杭州分社最早发声,尤其是评论稿,在关键时刻旗帜鲜明地发声,定下正面基调,同时在版面和网络传播上突出处理,使评论影响舆论的效能达到最大化,迅速遏制进而扭转不利局势。

  这一快速反应机制背后,是集团的早布置、早策划、早联动。一方面,集团领导对G20报道高度重视,集团各层面、各部门形成了合力做好相关报道的共识;对峰会涉及民生的重点报道,早在此次舆论引导之前已经做好谋划。另一方面,分社以G20报道作为工作重点,始终保持与杭州市委的良好沟通,提前谋划,分工负责,形成了以G20为中心的报道格局和工作团队。此外,集团各部门的通力合作也是这次快速反应的有力支撑。总编办、编辑中心、生态部等及时向分社传达领导的意见建议,及时与分社沟通,把如何做好峰会报道的意图准确地体现在具体的稿件和版面安排上。

  第二,讲究策略,尊重新媒体传播规律,充分发挥集团“三端融合”的优势,让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各展所长。

  以评论为例。这一次,负面舆情首先出现在网上,这是我们要进行舆论引导的主战场。在记者动笔撰写《喧嚣很近,请把情怀放远》一文之前,分社专门开会进行探讨,什么样的文章才能被网民“热转”,进而形成强大的传播效力。根据新媒体传播特点,分社选择从一名跑线记者的亲身经历切入,以和杭州市民虚拟对话的方式摆事实、讲道理。语言平和,不急不躁,娓娓道来。事实证明,这种“个人倾诉式”的评论更容易被“网络”接受。

  在传统媒体上,稿件刊登后记者的工作就结束了;但在新媒体上,这才刚刚开始。此次《浙江日报》作为省级党媒,旗帜鲜明、浓墨重彩地刊发评论,先定下正面基调,随后集团调动所有新媒体平台联动,集体转发,共同形成强大的舆论场,迅速占领舆论高地。

  第三,把握节奏,根据相关舆论的进展及时调整应对策略。

  当前网上舆论多样化、复杂化,一个小小的事件点也可能会在网上造成负面情绪的发酵。有鉴于此,我们在这次舆论引导开始后持续保持关注。评论发表后的第二天, 当网上舆论开始偏向正面时,“秋水山庄”涂色事件,使本已趋于平息的舆情再次汹涌起来。分社第一时间监测到这一舆情,并主动介入引导,杭州市也快速、诚恳地对此事件给予了回应,使负面舆情当天就开始回落。

  在杭州市政府致市民感谢信刊登后,我们进一步跟评《民有所呼 必有所应》,刊登于《浙江日报》头版。同时在浙江新闻客户端上开出了《跟着记者走近G20》的项目答疑解惑栏目,有引导、有解释、有说法,形成协同效应。随着群众对峰会项目进展的更多了解,此次网上舆情也慢慢平息。

  此次舆论引导以评论引领,较好地把握住了“时度效”。它表明在新媒体环境下,舆论引导工作的方式、方法都发生了改变。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如何更精准有力,需要我们不断探索。G20杭州峰会的相关新闻报道和舆论引导工作是浙报集团杭州分社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将不断探索,做好议题设置和舆论引导,努力为峰会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吴雅茗/浙报集团杭州分社副社长、副总编 俞熙娜/浙报集团杭州分社总编助理、采编部主任

  本文刊载于《传媒评论》杂志2016年4月刊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