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头条资讯 > > 正文

我国古代的舆情分析师——采诗官

  古代没有网络,通讯也非常落后,那么古时的统治者如何了解和掌握社会舆情呢?

  

  前文说过,古代帝王有时会向自己所信赖的大臣询问小道消息,以此了解民情民意。在影视剧中,也有皇帝微服私访,隐蔽身份,穿上平民服装秘密出行、探访民情或巡查疑难重案。实际上,皇帝是很少有机会走出京城的,即使像秦始皇东巡、隋炀帝下江南,那也是百官前呼后拥,每到一处都建有华丽的行宫,绝不可能接触普通百姓,甚至为之伸冤。皇帝微服出宫倒是可能,但大多是为了游玩。其实古代有专门收集各地民间信息的官员,叫作采诗官,他们可称得上是古代的舆情分析师。

  采诗官是专门采集诗歌的官员,这些诗歌就是所谓的“风”,《诗经》中的大部分诗歌都出自于此。“采诗官”一职大约出现在春秋战国,周朝和各侯国都设有此类官员,在民间采集歌谣,以匡正时弊、求谏纳谏。

  今天,舆情分析师的工作是将各种网络信息,搜集汇总网络舆情,为领导了解网络信息、加强把握民意提供参考依据。而古代的采诗官则是以采集诗歌名义走遍天下的工作,他们同样为统治者了解和把握民意服务,将收集到的民间歌谣汇总加工后,献于天子,以了解政治和风俗的盛衰利弊。

  

  《诗经》可以说是“采诗官”最丰硕的成果了。其中,《国风》部分是列国传诵的歌谣,虽然经过大师的修正润色,语言和格律上更加优雅,但这些心口唱出的民歌所包含的社会舆情,则被记录下来,如《伐檀》、《硕鼠》等篇。

  《伐檀》是魏国的民歌,是《诗经》中反剥削反压迫最有代表性的诗篇之一,强烈地反映出当时劳动人民对统治者的怨恨,更感悟了被剥削者阶级意识的觉醒,愤懑的奴隶已经向不劳而获的寄生虫,吸血鬼大胆地提出了正义的责问。

  《硕鼠》一篇则以鼠喻剥削者,将奴隶主剥削阶级比喻为贪婪可憎的大老鼠,反映出劳动者对于剥削阶级的愤恨与不满,全诗充满了劳动者对统治者的讽刺和对社会现实不公的斥责。

  不仅是采诗官,古代的谏官、史官、邸官等官员也承担着今日舆情分析师一职的部分职能,具体是什么呢?关注学院公众号,听小编下回讲解。 (来源:千龙网)